9.3阅兵虽已落幕十天派生资本,但其在美军界引发的震动仍在持续扩散。外媒在热议中国六代机、激光武器、高超音速导弹等领域的突破后,最近开始将目光转向我国航空发动机这一传统短板。
9月9日,美国空军重要智库米切尔研究所在华盛顿举办研讨会。通用电气旗下爱迪生工厂总经理史蒂夫·拉塞尔在会上表示,中国涡扇发动机虽缩小了与西方的差距,但性能仍落后于美国产品。作为负责六代机变循环发动机等尖端项目研发的专家,他的观点代表了美国军工界对中国航发的普遍看法。
不过这些看法存在明显偏见。拉塞尔延续了美媒惯用的技术窃取论,甚至援引2022年一起美籍华裔工程师案件作为佐证。这种论调既否定中国自主创新能力,又暗示美国技术防护形同虚设,本质上是一种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陈词滥调。
展开剩余59%但即便持有偏见,拉塞尔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军用航发的快速进步。阅兵式上中国战机的表现让他震惊,他列举了多款国产发动机:已批量列装的WS-10、装备歼-20的WS-15、用于运-20的WS-20派生资本,以及正在测试的WS-19等。这些产品标志着中国正逐步摆脱对俄制发动机的依赖。
拉塞尔指出中国航发仍存在两大短板:发动机大修周期仅数百小时,以及变循环发动机研发相对滞后。但他也承认,随着中国战机数量激增,本土工程师正以惊人速度推动技术进步。
实际上,拉塞尔的评估已显过时。最新研究表明,中国新型发动机寿命已达数千小时,对俄制AL-31的改进也成效显著。在变循环发动机领域,中国早在2012年就启动研发,2024年航展更展出了关键部件。两款六代机原型机的成功首飞,预示着2030年服役目标指日可待。
相比之下,美国XA100/XA101等项目因成本超支被迫中止,新技术研发陷入停滞。拉塞尔的发言实质上是为下一代发动机项目争取经费。目前中国六代机配套发动机进展顺利,而美国相关项目尚未启动,未来谁将引领航空动力革命,仍需拭目以待。
发布于:天津市融易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